黄子彪于1960年出生于天津,在中山的石岐市长大。 1979年他移居悉尼后不久,他展开了两年的冒险旅行,到过澳大利亚的不同的地方。后来,他在经营餐馆和餐饮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 黄子彪喜欢创业,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其他业务。他热衷于推动中山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商机。
黄子彪(Benny Wong)1960年出生于中国天津。他的父母原本来自中山大涌地区的青岗村,当子彪出生时,他们在天津工作。当子彪四岁时,他的父亲在石岐市担任政府官员,子彪的家人搬回了中山。 子彪在石岐市长大,在那里的公立学校完成小学和中学。
黄子彪和他的父母在中国北京火车站(1963年)
子彪19岁时和父母一起移民到澳大利亚。他的叔公(他母亲的叔叔)在悉尼市的伊士活区(Eastwood)经营一家中餐馆,他赞助子彪的母亲以家庭团聚移民计划来到澳大利亚。 子彪最初来到澳大利亚时感到很难适应,因为他对澳大利亚一无所知并且不会说英语。
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唐人街的一家名为「地茂」(Choy's Restaurant)的中餐馆做兼职厨房帮工,并同时在一家书院进修英语。通过他叔公的介绍,子彪在悉尼认识了一小群中山人,并喜欢和他们一起聚会,与他们上茶楼或烧烤。在悉尼待了一年半之后,刚20岁出头的子彪决定开始在澳大利亚展开两年的旅行。他到了凯恩斯,墨尔本和其他城市,在当地的餐馆工作。他还在Sale(维多利亚)和Gundagai(新南威尔士)等乡镇以及沿海城镇Batemans Bay(新南威尔士)找到了工作,有时是通过他与中山人的联系找到当地餐馆的工作。
凭借在餐饮行业丰富的工作经验,子彪于1984年创办了自己的餐厅。他在经营各种美食餐厅方面非常成功。在他事业生涯的巅峰时期,他在新南威尔士省拥有22家餐厅。现在,子彪在Ashfield拥有一家中国海鲜餐厅和一家上海风格的面馆,并于Cabramatta开设了一家中餐馆及于Moree经营一家西式餐厅。
黄子彪和他的新餐馆
近年来,大量中国人移居悉尼给子彪的业务带来了机遇和威胁。 子彪说:「澳大利亚越来越多中国餐馆,这些餐馆之间竞争激烈,特别是那些运营成本较低的小餐馆带来的竞争。」大约10年前,子彪开始从餐饮业转向多元化发展业务,如在Hawkesbury附近经营蘑菇种植场和在香港经营电子废料贸易公司。他仍在积极寻找在中山的商机,并希望增加中山和澳大利亚两地之间的进出口业务。
现年58岁的子彪认为悉尼是他的家,大分喜欢住在那里。他计划在澳大利亚退休,但他承认希望每年在中山度过一段时间。
澳中联系
在子彪的成年生活中,他与悉尼的中山同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。如在早期,一些来自中山的餐馆老板雇用他在他们的餐馆工作。大约在两至三年前,他加入了澳洲中山同乡会,并赞助该会提供的奖学金。
在澳洲中山同乡会委员会的鼓励下,子彪成立了澳洲中山商会,并于2015年成为其第一任会长。该协会的目标是促进中山与澳大利亚文化和信息的交流,以及发展两地之间商业和投资的联系。该商会现约有120名成员,均来自中山或是中山人的后裔,但商会也欢迎非中山人参加他们的社交活动。
作为澳洲中山商会会长,子彪有时会接待来自中山的中国商务代表团,或带领悉尼商务代表团前往中山会见政府官员和当地企业。他相信他的粤语能力及与当地的联系将有助他于中山进行生意贸易。
在澳大利亚,子彪通过商会会长小组与代表中国不同省份的其他中国商会(如上海商会,浙江商会)建立联系。他最近也捐款予Fairfield医院(Fairfield Hospital)。
回乡之旅
子彪第一次回到中山是在80年代中期,也就是他移民后大约五年。他和他的母亲到中山两个星期探访亲戚和朋友。由于子彪的童年和年少青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山石岐度过,他在那里有很多同学和朋友。 子彪每年会到中山几次进行商务或休闲旅游。
黄子彪在大涌镇青岗村的祖屋(2000年重建)
他家的祖屋在青岗村。该片土地和房子原本属于他的祖父。大约10年前,子彪重建了这座房子,以保持土地的拥有权。房子大部分时间都空置,但村里的人帮忙看顾房子。有时候,子彪住在香港和澳门的的叔叔和阿姨会在返回中山时住在那里。当子彪探访中山时,他大多住在酒店而不是住在祖屋。
距离子彪祖屋的一个街区是村里的黄氏家族祠堂(黄氏大宗祠)。这座祠堂最近已经修复。
在青冈村黄氏大宗祠内的图画
看来子彪与中山的紧密关系并没有传给他的孩子。虽然他的孩子可以说广东话,但他们不大喜欢到中国。